發表文章

我們失去,或不曾擁有的自由

對於個人來說,我心目中的「自由」,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自由: 你渴了,決定要買一瓶飲料,是買可樂呢,還是果汁呢?這要決定於過去你所看到過的商品廣告。同樣地,你喜歡或討厭某一個政黨或候選人,要取決於你受的什麼樣的教育和接觸過的訊息(有時候,人們把這個過程稱為操弄或洗腦)。 從某方面來說,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和訊息就好像是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或是魚對於河水,是自然而然地接受,而毫無違和感覺的。我們的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但是對於由什麼樣的內容來構成這個「意願」,卻無法選擇。 人有獨立於他的成長背景的自由嗎?很難,除非通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和深刻的反省。 在2014年法國高中升大學的哲學考試試題裡,就有這麼一道題目:      <是否有選擇就算是自由?> 我們可以據此想像:一個極權政府在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可樂、果汁、咖啡、茶和乳品,並且播放500個電視節目頻道,人們便可以認為自己擁有充份的自由了,不是嗎?就像是名著《美麗新世界》裡所預言的「理想」社會 -- 人自出生起便按照階級加以制約,並在生活中提供種種娛樂、正面訊息和藥物來麻痺他們的思考,以消除任何異見和不滿的可能。 在我們的社會裡,大部分的人對於能擁有這樣一種假象的自由,就覺得十分幸福了,並且認為有錢人的自由顯然比窮人更多。我們能夠理解西方人所說的自由在本質上是什麼東西嗎? 一位英國的保守派議員兼作家寫了一本書,叫做《自由的基因:我們現代世界的由來》(How we invented freedom / Why it matters -直譯為「我們如何發明了自由,為什麼它很重要」),他在引言裡寫道: “本書講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釋了為什麼自由與其說是「西方的」、毋寧說是「英國的」獨特發明。它向我們揭示了歐亞大陸西端一角濕冷孤島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間發現了國家是個人的公僕而非主人的觀念。 這一革命性觀念創造出了財產與契約的概念,反過來又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資本主義進程。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上,第一次生長出了獎勵創造生產、而非弱肉強食的制度;這套制度被講英語者所攜帶,一路漂洋過海,或者借助殖民統治者的強制推行,或者經由忠誠的拓殖者自覺履踐,在1787年的費城,以純粹和精妙的形式凝結在美國憲法中。 自由是英語民族成功的秘密,已經成為現代人集體潛意識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視它為理所當然,以至於常常忘記了這一價值正是繁榮與有序的基礎。” 坦白說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安定城樓》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